作者:?,F周
目前,由于受價格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天然橡膠產業(yè)受到了嚴峻的考驗。膠工短缺,企業(yè)經營困難,大片膠園棄割,砍樹改種,這些都對對我國橡膠產業(yè)的發(fā)展前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分析這些現象,確實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F就解決天然橡膠面臨困境的思考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養(yǎng)樹割膠
在目前的形勢下,由于橡膠價格低,膠工短缺,因此要養(yǎng)樹割膠。其內涵是采用低頻割膠,增加每個膠工的割膠樹位。這樣做的好處:第一,在膠工短缺的情況下,可以讓每株膠樹都能產膠,而不是讓部分膠樹按計劃完成產量,其他膠樹又不產膠。長期下去,這些樹會疲勞,產生死皮。第二,節(jié)約樹皮。第三,可以增加每個膠工的產量,讓膠工獲得更好的報酬,穩(wěn)定膠工隊伍。第四,由于膠工割株數增加,更多的樹能產膠,而用工又能減少,也能為企業(yè)減虧。
二、老齡樹采用氣刺短線割膠
老齡樹耐刺激的能力較強,在真正掌握技術的前提下,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可以進行氣刺割膠。在進行氣刺割膠時一定要明白,氣刺割膠不是為了大幅度提高株產或者畝產,而是以提高割膠勞動生產率為目標,也就是通過增加每人每天的割膠株數,從而提高每人每天的產量。
三、加快更新
對老、殘、病、弱和低產的膠園加快更新。在膠價低時更新,相對經濟損失小,大家也容易接受。同時更新新的高產、高抗的品種,為下個生產周期提前做好準備。另外,在更新膠園時,也要結合新技術,結合多種經營的模式進行規(guī)劃和調整。
四、借機調整
在膠價高時,許多地方種膠積極性空前高漲,在一些不該種膠的地方也種了膠。現在正是進行調整的機會。應在政府引導下,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調整:第一,高海拔和大坡度應該退出。第二,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qū)改種適宜的作物。第三,對品種進行調整。第四,對種植模式進行調整。第五,對土地進行調整,相對土地條件好的地方也要退出,種植更高效的作物,以增加其他產業(yè)的用地。
五、鼓勵膠工發(fā)展多種經營
植膠企業(yè)膠工大多靠割膠工資作為生活的主要來源,所以在膠價低時收入少,生計難以維系,導致不愿意割膠。有些企業(yè)的生產隊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出現膠工短缺,而相鄰的隊就短缺膠工,人又調不過去,主要原因是這個隊的膠工有自己的產業(yè),能吸引住人。所以,在我們更新時,要留下部分條件好的土地,讓膠工能發(fā)展一些多種經營,實現膠工收入的多元化。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做好技術支撐和信息收集與發(fā)布。
六、加緊推進科技進步
科技進步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手段。除傳統(tǒng)技術外,針對以后人工費用還要不斷上漲的趨勢,在更新、種植、撫管及施肥、植保、割膠等領域實現機械化或部分機械化是要考慮解決的現實問題。在傳統(tǒng)割膠技術方面,可以采用一些更新的割膠技術,以節(jié)省人力資源。如在廣東進行了兩年的七天一刀割膠技術試驗,已經取得了初步結果,2016年有望再擴大一定的面積進行生產。在海膠集團進行的老齡樹氣刺割膠也取得了階段性結果,有些單位還在擴大使用。這些技術將為解決膠工短缺問題提供了部分辦法。也是目前解決困境的最實用技術。
七、加強社區(qū)建設,改善生活條件
先要能生活,才能做工作,這是我們都明白的道理。但現在我們的許多生產隊比農村都落后,反差較大。由于割膠制度改革,每個隊的膠工人數減少,有些只有幾個膠工,膠工隊伍薄弱。探索建設適度最基層生產單位規(guī)模也是我們現在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我國橡膠農場在早期以膠工走路和挑膠為半徑的路程為依據而設置的生產隊,是符合當時的生產和生活條件的?,F在膠工和基層管理人員基本上以摩托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用摩托車運送膠水,同時道路也基本硬化,膠工的工作區(qū)域半徑擴大已經基本可以實現。因此,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適度規(guī)模的生產單位也就具備了條件。同時,要結合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單位的布局,以適應未來的發(fā)展。
建立適度規(guī)模生產單位的好處:第一聚集了人氣;第二可以集中投入,建設比較現代的生活條件;第三可以減少非生產人員,增加生產人員,節(jié)約成本。前兩者一方面能穩(wěn)定現有的膠工隊伍,另一方面能增加行業(yè)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以保證有新鮮血液補充到膠工隊伍。
八、研究新型管理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實行田間管理、割膠和收膠“三分離”,即田間管理與割膠分離、割膠與收膠分離。從生產隊選出割膠技術優(yōu)秀人才專門負責割膠,將橡膠樹位合理分配給割膠工,按割膠株數和技術等級來核算工資;選出年輕體壯的人員專門負責收運膠水,按膠水量和雜膠量來核算工資;安排專人負責膠園挖穴、施肥、滅草和控萌等工作,通過管理面積和管理質量來核算工資。這種新的管理體制將原有生產隊人員進行合理劃分,做到專工專人干,各項工作找最適合的人去做,充分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調動職工積極性,在合理調配勞動力的同時提高各項工作效率,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膠工短缺的困境:割膠工只需專門負責割膠,其承割株數可大幅度增加,使得對專業(yè)割膠工的需求減少,也降低了割膠工的勞動強度;由于這些割膠工都是從生產隊中擇優(yōu)選出,因此割膠技術等級較高,對橡膠樹傷害小,有利于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行“三分離”管理模式的關鍵是三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制定和監(jiān)管措施的到位。
九、結語
價格波動、膠工短缺在最近幾年尤為突出,以后可能隨著膠價的上升和下降,會有起伏,但膠工短缺將會以嚴重程度不一的形式出現,也將會是橡膠割膠生產中的一種常態(tài)。植膠企業(yè)應作長期打算,否則就會總是陷入被動。另一方面,割膠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也要立足于此進行工作。通過新型割膠技術的研發(fā),提出適合未來社會、經濟發(fā)展現狀的新技術是解決膠工短缺的根本出路,各生產環(huán)節(jié)更多的實現機械化也是解決人力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以上各種方法實際上就是要在低膠價時,以能維持生產,穩(wěn)定膠工隊伍,保護橡膠樹的潛力為主要目的,同時為下個價格周期的上漲時做好調整和準備,能使我們的生產緊跟價格周期節(jié)奏。